10月27-28日,应新葡的京集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系的邀请,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张庆捷作了题为《中古丝绸之路与黄河两岸的粟特人》《图像证史:以北朝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研究为例》的专题讲座,系党总支书记王荣林、主任段建宏、副主任赵艳霞以及部分师生参加讲座。齐小艳博士、杨宝老师主持讲座。
在题为《中古丝绸之路与黄河两岸的粟特人》的讲座中,张庆捷研究员首先详细阐述了目前学界关于入华粟特人研究的关注点、研究资料以及必要性。其次,介绍了丝绸之路的概念、分期和四个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从宗教遗存、金银钱币、日用器物、珠宝玻璃、音乐舞蹈、工艺制造等方面详尽分析了入华粟特人丝绸之路上的贡献。最后,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多视角考察石堂图像,解读了图像所反映的民族属性、文化信仰、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日常用品、国别因素、艺术特色等。
在题为《图像证史:以北朝民族融合和丝绸之路研究为例》的讲座中,张庆捷研究员提出图像证史旨在利用历史图像,证明历史上存在过的社会活动以及补正史书记载不详的历史片段,进而揭示图像背后的历史。他通过大量与鲜卑服装有关历史图像,清晰地展示了北魏至唐代服装演变的轨迹,也显示了唐文化与北朝文化的关系。以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为例,通过大量图像分析了形象、服饰、信仰、商队、歌舞乐器等,对了解粟特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庆捷研究员强调,图像证史的关键在于对图像的研判,一定要考证图像的真实性、时代性和有效限度。在研究中,尽量选择将图像和各种历史资料结合起来的多重证据法,互相配合,互为证据。
两场讲座学术信息丰富,张庆捷研究员不仅从跨学科、区域史、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等角度对专业问题进行了阐述,对师生提出的学术问题给予了耐心、充分的解答,并就新葡的京集团文化遗产专业建设和太行区域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
主讲人简介:张庆捷,山西省北朝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山西省“文博大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山西省“333工程”人选、山西省委直接联系高级专家、山西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丝绸之路考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主持了多个北朝-隋唐时期的考古项目,1999年抢救性发掘的太原隋代虞弘墓考古成果入选“20世纪百大重要考古发现”,并三次荣获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奖。已出版专著10多种,发表论文百余篇,代表作有《北魏史》《太原隋代虞弘墓》《4-6世纪的北中国与欧亚大陆》《胡商、胡腾舞与入华中亚人》等。